【学习强国】我和我的家乡|一条大河波浪宽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4-07-29浏览次数:27

由我家向南约一千米,有一条大河——苏北灌溉总渠,我们习惯于叫它大堆或大堆河。

我所在的村子叫宋潮。宋,是说这里以姓宋的人居多;潮,是说这里地势低,经常被水淹没。

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叫淮阴,后来更名为淮安,取淮水安澜之意。淮阴,顾名思义,即淮河的南岸。

人类发展离不开水,所以有黄河文明、长江文明。水在给人类带来繁衍生息的同时,也会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。淮河亦是如此,生活在淮河两岸的人们,历史上曾经饱受洪水的肆虐。相传,盛极一时的泗州古城就是因为黄河与淮河同时泛滥,一夜之间沉入水底。

听老人讲,宋潮这个地方隔三差五就要被淹一次。民不聊生,很多人被迫无奈,举家逃荒,导致这一带人烟稀少,经常走十余里地看不见人家,人们称之为“十里荒”。

淮河,当它安静的时候,像慈祥的母亲,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两岸人民;而当它狂躁的时候,又像是张牙舞爪的魔鬼,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。

旧中国,淮河一直没能得到有效治理。淮河两岸的人们,日思夜想,盼望着有一天淮河真的能够实现“安澜”。

1950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一年,百废待举。在国家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,党和政府毅然开始了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重大工程——治理淮河。数十万治河大军,浩浩荡荡奔赴苏北这块广袤土地。

我的岳母生前经常说一句话:这辈子只有两次见过那么多人,一次是过大军,一次是挑大河。

过大军,是指解放军南下发起渡江战役,解放全中国,村里村外驻满了部队,究竟有多少人,谁也数不清。挑大河,就是指苏北灌溉总渠工程,那时,村里家家都住着挑河工,工地上,黑压压全是人。

那时候,生产力水平低下,没有大型机械,挑河工们一锹一锹,人抬肩扛,用最原始的办法,修建起一条西起洪泽湖、东入黄海,长168公里、宽170米—260米的人工河。

长大后,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人们将苏北灌溉总渠叫作大堆河,因为它是挑河工用一锹一锹的泥土堆出来的。

除了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外,还有很多配套的小型水利工程。纵向的叫支,以数字命名,分别叫作一支、二支、三支……横向的叫斗,也以数字命名,分别叫作一斗、二斗、三斗……支渠和斗渠的主要功能是灌溉,边上还有排水渠,用来泄洪。

这些支渠和斗渠,像一个巨大的“井”字,将村庄和田野分散其中,形成了庞大的灌溉网。从此,苏北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变得旱涝保收。当年的“十里荒”,变成了如今的“大粮仓”。

1998年,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开工。淮河入海水道沿着苏北灌溉总渠往下走,一期工程全长163.5公里,河道宽750米,深约4.5米,总投资41.17亿元。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,使得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,并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。

2023年,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又拉开了帷幕,与过去不同的是,工地上再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,取而代之的,是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。据了解,二期工程结束后,洪泽湖防洪标准将从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,洪水肆虐的历史将“一去难返”。

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。如今,苏北灌溉总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河。


新闻作者:褚冬
新闻来源:宣传部
网址链接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2311302753661916128&source=share&cdn=https%3A%2F%2Fregion-jiangsu-resourc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reco_id=102bcbc82222c0a822a1000q&share_to=wx_